海南食品安全网
首页 > 食品新闻 > 国内 > >

从技术角度看集团化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1 11:49:51 来源:互联网

编者按:

一年多以来,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关于复产,关于生物安全,业内探讨了很多。时至今日,各大集团化养猪企业都有自己的应对之策。正如杨耀智所说,这些解决之道,符合自身实际、可操作、可落地、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接下来,杨耀智从技术角度,谈谈非瘟背景下集团化企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非洲猪瘟(非瘟)进入我国的第三个年头,公司从最早的受害者到最早的复产者,一路走来,每位员工尝尽了种种滋味。可以肯定的是,公司会一如既往,按照规划健步前行,最终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艰苦卓绝的复产历程中,最宝贵的是默默付出、踏实工作的一线劳动者,他们所付出的辛苦、表现出来的坚韧,足以让所有人动容。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被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所铭记。他们是行业沉默的多数,他们是推动整个行业浴火重生的中流砥柱。

关于复产、关于生物安全,一年多来看了太多、听了太多。实事求是地讲,对目前仍在疯狂扩张的各大集团化企业而言,非瘟已经没有最初那么可怕,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解决之道,有踏实做生物安全的、有用资本硬砸的、也可能有用“核心技术”的。怎么做?做什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很难说孰优孰劣、谁能影响谁。符合自身实际、可操作、可落地、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我只从技术角度,谈谈非瘟背景下集团化企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机遇

猪价应该至少有三年的好行情(生猪10元/斤以上)

政府真正主导下的复产应该是2019年9月从北方开始的。北方在经过前期一连串的打击后刚刚开始有点头绪,而南方当时还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是所有的公司和养户有资金、技术种猪着手复产。即使复产,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顺风顺水。即使顺利复产,生产成绩会因为种源、工艺流程改变、正常操作减少以及疾病等问题不可避免地降低,成绩降幅在30%~50%之间。

基础母猪产能、生产成绩恢复到非瘟前水平至少是2022年底的事情。基于此判断,持续三年10元/斤以上的行情是大概率事件。

集团化企业凭借资金、技术、规模、人力、政策等优势都会大赚特赚。赚到什么程度?这几年集团企业赚到的钱足以提供全国20%的生猪产能,而不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所有掌握成熟非瘟防控技术的集团企业都能在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

  未来五年会是集团化养猪发展的黄金期

规模化养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原因不赘述,可参考所有养猪业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

从理论上讲,我国如果有6000个年出栏10万头肥猪的规模化猪场,就足以解决老百姓的吃肉问题。

这些猪场在解决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疫病净化、成本控制、猪价波动等问题方面要远远比散户和中小养殖户容易得多。

中小养殖户因为种种原因退出后的市场份额,必然会由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的集团化企业来填补。毫不夸张地讲,5年后,年出栏不过千万的企业很难称得上是头部集团化养猪企业。5年内集团化养殖格局将会形成,10年内,我国50%的猪肉将由规模前十位的集团化企业提供。

  二

挑战

三年后的猪价将可能跌入盈亏平衡线,低位长期徘徊是大概率事件


政府推动动员下的复产力度是空前的,政府不做则已,一旦要做,力度是绝对够大的。

防非策略(包括可能的疫苗)将在所有人都经历一遍后逐步成熟,成功概率将远高于现在。大体重出栏和其它肉品的替代作用。高猪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进口一旦形成惯例,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以上因素决定了三年后猪价将快速跌入谷底。时间很快,程度很大,持续很久。疯狂扩张的集团化企业将面临漫长的寒冬。

成本控制是寒冬中企业能活下去的唯一因素。核心竞争力是管理水平、种猪、疫病净化程度、人均效率等体系化能力,换言之,是高水平的可复制能力。前期疯狂扩张而没有高水平体系化能力的企业会很艰难,不排除个别企业有破产、被吞并的可能。

非瘟背景下,猪场多处在各自为战的封闭环境下,可复制能力是降低的。简单粗暴地挖人、快速拼凑出的团队是没有灵魂的。

技术角度讲,在防非的同时,现在应该开始未雨绸缪、天晴修屋顶,打造出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策

在高猪价背景下“颗粒归仓”


认真做好生物安全排查,不出意外。

健全销售体系,从制度上堵住漏洞,做到应收尽收。

公司+农户模式的企业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养户单栋投苗量。饲养量降低30%,非瘟风险可不止降低30%。同时在其中做好养户的管理,梳理责任,建立一个正向的管理逻辑。

认真处理复产过程的疫病问题,群策群力着力解决产房母猪采食量提升,后备驯化入群等细节问题。

未雨绸缪,踏踏实实做好体系化建设

踏踏实实育种。联合育种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培育出足够的优秀种猪(如产仔数、料肉比、日增重更佳)供内部更新、扩张。

做好疫病净化,当前集团化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一定是世界级的,趁这大大有利的条件做好疫病净化是成本最低的方案。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猪瘟、支原体等净化技术都很成熟。认真做,两年即可在体系内形成一个类似丹麦国家的SPF体系。

以作业指导书的高水平重新修订是统一体系内技术思路,提升可复制能力的有效途径。对集团化企业,尤其是准备快速扩张的集团化企业而言,在当前系统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养猪业发达国家成熟的生产操作规程(SOP)是赢得未来的重要抓手。国外技术多数已在30年前成型,非常稳定。系统的引进可大大减少试错成本。以往单纯的由技术总监或企业老板去国外转转,片面的、蜻蜓点水式的国外考察对整个体系的推动作用是微弱的、有限的甚至有害的。要思考好行程,集公司智慧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谋定而后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必要时建立标杆示范培训场,培养中初级管理者,形成完善的高水平人才梯队。

人才的大力招聘、培养是一项重要工作,谁能掌握这个行业最多的年轻人,并给他们注入灵魂谁能赢得未来。充实公司专家库,涵盖营养、育种、猪场设计、生产、兽医等。

发展不能停滞,要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发展中的一切问题。

作 者 简 介

杨耀智,黑龙江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主持编写并行业发布《规模化猪场复养技术要点—以大北农集团为例》;目前公司复产顺利,全力满产中。
  
专家点评


作者基于专业技术和猪场复养亲历者的角度对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未来5年养猪集团化养猪企业集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由于杨耀智老师既是非洲猪瘟疫情的亲历者,也是黑龙江大北农公司猪场复养的主要参与人,因此其提出的观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文章在应对策略中提到的在抓好猪场生物安全前提下,应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优良品种的选育(高生产性能的核心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构筑集团核心竞争力,对我国未来养猪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专 家 简 介

张交儿,男,汉族,博士,副研究员。现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主要从事猪场疫病防控和净化及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从1999至今,共接诊临床病例上万余例,主导建立了大北农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并指导黑龙江大北农猪场成功复养,与大北农集团合作发布了《规模化猪场复养技术要点—以大北农集团为例》。

版权所有: 海南食品饮料网 Copyright(c) 2016-2019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fw@service.com
海南食品饮料网打造全国快消食品招商代理信息服务平台,食品进出口招商代理、小食品招商代理经销商、食品饮料招商代理网站,免费服务让食品企业诚招代理商买卖最好的食品。
未经海南食品饮料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