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发地市场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17日,白条猪(瘦)和白条猪(肥)平均价分别为20.00元/斤和15.25元/斤,相较月初下降超过3元。这对于望“肉”兴叹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好事情。
从全国情况来看,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上周(2019年11月8日—2019年11月14日)猪肉价格为49.84元/公斤,也较前一周环比下降4.4%。
如今猪肉价格回落,是否意味着通胀预期就此消散?
就在今天上午,央行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2.50%,为2015年10月以来首次。两周前,央行下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利率5个基点至3.25%,是逾三年来首次下调该利率。分析师认为,央行近期连续下调政策利率,显示降息周期已正式开启。
此外,从央行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可以找到政策趋向放松的蛛丝马迹。比如,和二季度报告相比,三季度报告在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时删除了“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描述,并将“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改为“加强逆周期调节”,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较二季度将会有所边际放松。
平安证券表示,从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后续的货币政策大概率为温和宽松。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货币政策强调保持定力,要主动维护好我国在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常态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其二,未来的通胀仍存在不确定性,要警惕通胀预期发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但在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需警惕通胀预期发散。
央行认为,总体来看,猪瘟疫情等造成的供给冲击尚需一定时间平复,短期内消费物价仍面临上行压力,预计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在2020年下半年后逐步消退。因此,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是央行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稳定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促进总体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央行表示。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猪肉市场受到非洲猪瘟和环保限养政策的影响,价格持续上涨,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刚刚过去的10月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姜超认为,目前CPI上行加速、PPI环比改善,都不支持央行实施大幅宽松的政策。虽然CPI的确呈现食品和非食品的分化,但肉类涨价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容易引发通胀预期的扩散,从而导致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形成全面通胀、进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