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食品安全网

河套灌区连续5年增粮不增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01 11:34:35 来源:互联网

  核心阅读

  水资源红线约束趋紧,灌溉面积增大,如何破解水瓶颈?河套灌区调结构、创机制、治污水,精打细算提升用水效率,实现增粮增收不增水,走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路

  

  打开地图,黄河“几”字弯顶端“一”处,仿佛戴了顶蓝色帽子,这便是由各级排沟排水、湖泊海子组成的全国三大特大灌区之一的河套灌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河套灌区经过大规模建设,先后修建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多年平均粮食总产量达300万吨、油料6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油基地,被誉为荒漠里的“大粮仓”。

  近些年,河套灌区面临新挑战。水资源红线约束越来越紧,灌溉面积增大,用水矛盾突出,如何提升用水效率,如何治污节水?这些现实问题摆在面前。

  “漫灌”变“滴灌”:

  高耗水作物减下来,节水技术跟上去

  金秋时节,行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一派丰收景象。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巴彦淖尔多年降水量仅有150毫米,蒸发量高达2200毫米,为何这里能成为瓜果飘香的“塞上江南”?

  滚滚黄河水,润泽这片干涸大地。三盛公水利枢纽是河套灌区的引水龙头工程,成为当地发展的“总闸门”。枢纽工程管理所高级工程师赵彦生介绍,工程建成后,改变了灌区多头取水的问题,提高引水效率,灌溉面积从547万亩发展到如今的900多万亩。

  通过三盛公水利枢纽引水,每年有47亿立方米黄河水,进入纵横交错的灌排沟渠,滋润万亩良田。

  黄河之水来之不易,宝贵的水得用在刀刃上。“调结构势在必行,一方面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从60%减少到41%。另一方面促进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发展优质专用新品种,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用水的产出效益。”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农牧处副处长高明堂说。

  河套地区光照充足、灌溉条件好,小麦品质优,但近些年不少农民增产不增收。磴口县乌兰布和农场农民魏金喜说:“小麦需水量大,一季至少要浇三四次,成本高、不划算,一些村民改种其它品种了。”

  “河套地区条件得天优厚,小麦种植面积不断缩减,实在可惜。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小麦品种,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提升种地效益。”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品控总监高翠霞说。

  兆丰面粉公司开创满足家庭烘焙、高端餐饮需求的精品面粉,与农民签订订单协议,统一提供品种和技术指导,按高于市场价收购,有机小麦的收购价格达每公斤8元以上。截至目前,发展订单小麦种植面积10万多亩。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抠”水。今年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的甜椒喜获丰收,村主任唐学忠说,种地还得靠科技,市里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成本降低了,产量增加了。

  从2010年起,巴彦淖尔推广高效节水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山旱区、牧区推广规模大。截至目前全市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0万亩,实现节水节电、省肥省工。

  机制促节水:

  成立用水协会、开展水权交易,多措拧紧“水龙头”

  近些年,随着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河套灌区引黄水量减少。与此同时,灌区耕地面积扩大,城镇化发展迅速,用水矛盾凸显。

  用水先要节水。在总干渠第二分水枢纽工程处,浊浪翻滚,水声轰隆,工程控制着303万亩灌溉面积。“过去灌区有的土渠两岸被冲掏,缺乏配套节水工程,渗水漏水严重。”河套灌区总干渠管理局局长郑西山说,除险加固,渠道改为钢筋墙,堵截渗透通道,提高防渗能力。

  永济干渠地处灌区中部,承担巴彦淖尔市多个区县灌溉任务。针对永济干渠节水工程先天不足的问题,在边坡铺设聚乙烯膜防渗,在坡面铺设混凝土预制板。经过节水改造,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73提到0.94,年节水2240万立方米。

  节水不仅靠技术,更靠制度创新。灌区内“大动脉”和“毛细血管”众多,资金如何解决?2014年底,水利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决定在沈乌灌域开展水权试点,通过市场化手段节水改造。

  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农牧处长赵贵成介绍,据估算,完成灌域内斗渠以上渠道防渗改造工程,需投入18亿多元,可节水2.35亿立方米。通过水权交易中心,40多家企业以每立方米15元的价格,实现了1.2亿立方米水的跨盟市转让,所得资金用于节水工程,实现“先改造再用水”。

  “水权转让实现双赢,企业获得用水指标,而且价格相对工业用水实惠,灌区可破解资金不足难题,目前已完成防渗衬砌渠道500多条,重建、新建配套建筑1万多座。”赵贵成说。

  成立农民协会,解决节水“最后一公里”。旧皂火分干渠灌区控制灌溉面积6万多亩,涉及五原县塔尔湖镇5个村。过去“各人自扫门前雪”,上下游村与村之间无序抢水,纠纷不断。旧皂火协会会长杨根旺说,几个村商量后,成立用水协会,负责水量计量、分配、调度等。

  “大锅水”变成“小灶水”,提升用水效率。杨根旺说,在协会管理下,有效控制了跑冒滴漏、无序灌溉等浪费行为,村民多用多交、少用少交,节水意识增强,当地用水量从2010年的2500万立方米,降到现在的2000万立方米左右。

  “黄河水是巴彦淖尔农业的命脉,市里严格引黄用水红线,大力建设节水型灌区。”赵贵成说,上世纪80年代灌区面积680万亩,年均引黄52亿立方米;近5年灌区灌溉面积增大,但用水量基本维持在47亿立方米,呈下降趋势。

  控源护生态:

  实施生态补水,加强排污监控,灌区重现山青水绿

  秋日的乌梁素海,湖面广袤,浮光跃金。游船劈浪而过,惊起一群群野鸭。

  作为西北最大内陆湖泊,乌梁素海被誉为“塞上明珠”。这里生活着230多种鸟类,年产野生杂鱼200万斤,是黄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物种来源。由于污染,明珠光泽一度暗淡。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赵忠介绍,乌梁素海是整个河套灌区的退水区,过去,农业污染、企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湖中,导致湖水水质严重退化。“前几年走进湖区,就能闻到刺鼻味道,一些死鱼虾漂浮在水面。”赵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政府壮士断腕,治理污染,让乌梁素海重焕生机。

  生态补水。今年年初,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河开河期通过分凌引水,向乌梁素海净补水2.14亿立方米。截至目前,乌梁素海流域湖滨、河滨缓冲带增加面积9万亩,湿地新增(恢复)面积10.14万亩。

  乌梁素海有其特殊之处,部分湖区长满密密匝匝的芦苇林,削弱了生态补水效果。在芦苇区,行船在阡陌纵横的“林间小路”,两旁浓密芦苇墙不断后退。赵忠说,在芦苇林中开辟出“井字”水道,让死水变活水。“接下来,巴彦淖尔市将利用丰富的芦苇资源,大力发展板材等加工产业,促进芦苇的综合利用。”

  治理污染,表面在水,根子在岸。2009年以来,巴彦淖尔建成了7个旗县区所在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2012年利用世行贷款建设3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全面落实以河流排污口监管为重点的纳污控制红线管理,加强重点企业生产排水的监管工作,对屡次偷排或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企业,追究刑事责任。

  “铁腕减污,综合施策,一定能保护好河套灌区生态的健康生命。”赵贵成说。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21日 10 版)

版权所有: 贵州食品饮料网 Copyright(c) 2016-2019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fw@service.com
贵州食品饮料网打造全国快消食品招商代理信息服务平台,食品进出口招商代理、小食品招商代理经销商、食品饮料招商代理网站,免费服务让食品企业诚招代理商买卖最好的食品。
未经贵州食品饮料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